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①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B.乃令群臣习肄:学习,练习
C.九行,谒者言“罢酒”觞:斟酒,劝饮
D.朝置酒竟:竟然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汉王败而西, 竟从汉②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臣愿征鲁诸生,臣弟子共起朝仪②我点也
C.①谒者治礼,引次入殿门②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①度吾能行为之②数十年,竟为秦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仪仗,并竖起旗帜
D.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于是拜谢叔孙通,并任命其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疾去。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僱、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僱、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僱、祀,益虚心。后僱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干。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辟:划分
B.方今英雄并起,各命专制矫:假造,伪造
C.且援刚愎好胜,必吾军易:轻视
D.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尽单:通“殚”,竭尽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除尚书郎、阳陵令,疾去 ②尝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①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得闻教
C.①所以未悉叛,顾吾威名故耳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徒慕君之高义也
D.①纵吾欲归,得至乎②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钟繇处事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②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③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④纵吾欲归,其得至乎?
⑤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⑥乃一代之伟人,后世殆难继矣!

A.②③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繇未归附太祖前,就暗中与太祖呼应,劝李傕、郭汜等人为太祖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太祖的诚意。
B.李僱、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赏识,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2)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3)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每小题3分,共l2分)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为郎中。偃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曰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主父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及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遂族主父偃。(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注:①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诸侯五,卿大夫三。②五鼎烹:被镬(一种大锅)烹煮的刑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贷无所得——假:借。
B.古者诸侯不百里——过:经过。
C.身不得遂,不以为子——亲:父母。
D.我日久矣——厄:穷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诸公宾客多厌/强弱形易制
B.今法割削之/亲不为子
C.西入关见卫将军/王以为终不得脱罪,自杀
D.急则阻其强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嫡嗣代立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帝“族偃”原因的一组是( )
①及发燕王定国阴事
②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③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
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
⑤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父偃早年并不得志,在通过卫青向皇上推荐但“上不召”的情况下,上书汉武帝,才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任用。
B.主父偃向武帝进献了“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削弱封国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C.主父偃揭发燕王犯罪的事情后,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
D.主父偃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和赵王犯罪的事情。这是他对自己未显达时所受侮辱的报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予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
(2)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
(3)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遂族主父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苏保衡,字宗尹,云中天成人。父京,辽进士,为西京留守。宗翰兵至西京,京出降。久之,京病笃,以保衡属宗翰。京死,宗翰荐之于朝。赐进士出身,补太子洗马,调解州军事判官。左监军撒离喝驻军陕西,辟幕府,参议军事,累官同知兴中尹。天德间,缮治中都,张浩举保衡分督工役。改大兴少尹,督诸陵工役。再迁工部尚书。海陵治兵伐宋,与徐文等造舟于通州,海陵猎近郊,因至通州视工作。兵兴,保衡为浙东道水军都统制,率舟师泛海,径趋临安。宋兵袭,败于海中,副统制郑家死之。
大定二年,召赴中都。是时,山东盗贼啸聚,契丹攻掠临潢等州郡,百姓困弊。诏保衡安抚山东,前太子少保高思廉安抚临潢,发仓粟以赈之,无衣者赐以币帛,或官粟有阙,则收籴以给之,无妻室者具姓名以闻。还除刑部尚书。与工部尚书宗永、兵部侍郎完颜余里也,往河南、山东、陕西宣问屯田军人,有曾破大敌及攻城野战立功者,具姓名以闻。或以寡敌众,或与敌相当能先登败敌者,正军及擐甲阿里喜补官一阶,猛安谋克以功状上尚书省,曾随海陵军至淮上破敌者亦准上迁赏。
仆散忠义伐宋,保衡行户部于关中,兼纠察,许以便宜,黜守令不法者十余人。邠守傅慎微忤用事者,被谗构下狱且死,保衡力救之得免。入为太常卿,迁礼部尚书。三年,拜参知政事。宋人请和,诏保衡往南京,与仆散忠义斟酌事宜,行之。入奏,进右丞。四年,宋人请和,师还,保衡朝京师。初,宫女称心纵火十六位,延烧诸殿,上以方用兵,国用不足,不复营缮。及宋和,诏保衡监护役事,遣少府监张仲愈取南京宫殿图本。上闻之,谓保衡曰:“追仲愈还。民间将谓朕效正隆华侈也。”
六年冬,有疾,求致仕,不许。遣敬嗣晖传诏曰:“卿以忠直擢居执政,齿发未衰,遽以小疾求退。善加摄养,以俟疾间视事。”未几,薨,年五十五。世宗将放鹰近郊,闻之乃还,为辍朝,赙赠,命有司致祭。
(节选自《金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京病笃:加重 B.百姓困弊:缺点
C.或以寡众敌:抵挡 D.命有司祭致:给予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苏保衡正直无私的一组是()
①率舟师泛海,径趋临安②发仓粟以赈之
③往河南、山东、陕西宣问屯田军人④黜守令不法者十余人
⑤保衡力救之得免⑥卿以忠直擢居执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宗翰和撒离喝对苏保衡有恩,宗翰把苏保衡举荐到朝廷,撒离喝驻军陕西后,将苏保衡征召到幕府。
B.苏保衡无论是做京官还是做地方官,都能游刃有余,体恤百姓,洞察忠奸,奖惩分明,无一失手。
C.当初宫女纵火,火焰蔓延烧到众多宫殿,皇上因为正在用兵,国家用度不足,不再对宫殿进行修缮。
D.苏保衡死后,金世宗取消了在近郊放鹰捕猎的计划,为此停止朝事,拿出宫中财务协助办理丧事。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官粟有阙,则收籴以给之,无妻室者具姓名以闻。
(2)齿发未衰,遽以小疾求退。善加摄养,以俟疾间视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道济馈以粱肉,而去之。麾:甩出,扔掉
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招致,使……来
C.贵贱之者,有酒辄设。造:前往,到
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复屈身后代。 耻:耻辱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陶渊明“率真”的一组是()
①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②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③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④征著作郎,不就
⑤渊明若先醉,便语客: “我醉欲眠,卿可去。”
⑥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翻译下列句子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每题3分,共9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荆轲刺秦王》节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愿国为内臣举:全、整个
C.乃朝服,设九宾朝服:上朝的衣服
D.荆轲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②秦舞阳色变振恐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