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5 ℃ |
50 ℃ |
95 ℃ |
溶解度 |
0.17 g |
0.95 g |
6.8 g |
某同学为了提纯某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室温时,取样品约1g放入烧杯,加入50 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原因是_________。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样品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将所得滤液__________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
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
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为同学们使用的一种碳素墨水笔,在组成这种墨水笔的各种材料中:
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选填一种即可,下同)
⑵含有单质的是;
⑶写出其中的一种金属材料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铜离子; (2)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4)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溶质是;
(5)溶于水温度降低的一种盐;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 2的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3)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装置中,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请在右图方框的广口瓶上添加玻璃导管,完成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装置。(用黑色水笔画图)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将A、B各15 g分别加到均盛有50 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物质有剩余(填“A”或“B”),另一物质至少还需加克才能达到饱和状态。
(3)现有4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增加溶质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能实现的是(填序号)。
Ⅰ.降低温度Ⅱ.升高温度Ⅲ.蒸发溶剂Ⅳ.增加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