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八年级每个班举行的“我与集体共发展”主题班会上,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听寓言故事,明做人道理一滴水珠总想跃出大海,到外面去看看整个世界。同伴劝阻它,它不听;鱼儿劝阻它,它也不听。一天,当海上起风时,它瞄准机会,猛地跃出了海洋。可是它刚一探头,风儿吹着,太阳也照射着,它消失了。
(1)《水滴和大海》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环节二:看话题讨论,说独到见解
(1)在讨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一话题时,你的认识是什么?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的正确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析说明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代以来最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富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材料二:社会公正是中国梦的基石,社会应毫不偏袒地为所有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可能。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2)维护社会公平有什么意义?请列举我省近几年来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措施
(3)"中国梦"也是富强梦,请从经济方面谈谈怎样实现富强梦?

2014年,"五水共治"的春风吹遍了浙江大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调查,饮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要比饮用清洁水的高61.5%。水污染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
(1)结合材料一,运用"珍爱和尊重生命"的知识,说一说"五水共治"的合理性。
材料二:"五水共治"需要政府大力作为,制定政策,落实措施。例如,舟山市所有"三河"(臭河、黑河、垃圾河)都明确了一名"河长"领衔治理,河道显著位置设置"公示牌",标注责任人、监督电话等,真正把治理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
(2)根据材料二,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角度,指出公民在"五水共治"中可以行使什么权利。政府应该为公民行使该权利提供哪些便利?
材料三:实施"五水共治",科学技术起着重大的作用。舟山市利用科技进行海水淡化,利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水,保障人们饮用水供给;还采用生态治水技术,养殖塘完全实现零换水和废水排放,控制了污水源。
(3)联系材料三,指出我国实施哪一战略,并概括科学技术在"五水共治"中的作用。

2014年5月,根据浙江省妇联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要求,立足舟山市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丰厚的特点,我市开展了征集"我们的家训--新区好家风"活动。以下是征集到的部分家训。

类别
内容
问题
上辈传承下来的家训
入则孝顺父母
出则和睦乡邻
长上有问必答
不可虚言戏谑
(1)该家训折射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本次活动征集到的新家训
与孩子结为伙伴
与父母成为朋友
(2)从平等的角度谈谈推广该家训的必要性。
我们分享、评论、学习、传播这些优良的家训,不仅要把握其精髓,更要落实到行动上,为最美家庭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运用国情教育的相关知识,说说青少年在建设最美家庭活动中要做些什么?

解决好人口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单独二胎"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状况图
(1)观察图7,说说我国出台"单独二胎"政策的客观依据。

材料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8930人,高中文化程度14032人。文盲率4.08%,流动人口增长81.03%。我国人口素质依然不高,流动人口在增加……要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需要提高人口素质……
(2)依据材料二,运用人口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措施的认识。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3)联系材料三,从人口对资源、环境、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中央改革人口政策的正确性。

材料一:下面几则信息来源于近期的《义乌商报》。
信息1:2014年4月10日,义乌市人民政府参与承办的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论坛在义乌市隆重举行。
信息2:截至2013年底,义乌常住人口突破200万,其中外来人口130多万。目前义乌市政府正积极推行"外来人口本地化"政策。
材料二:在传统发展模式急需转型的关键时刻,义乌市政府出台了"义乌英才"计划,面向全球引进培育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领军人才;同时为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对外来建设者开展长期的、免费的技能培训。政府的举措让我们看到了义乌更加美好的明天。
材料三:义乌市政府向2013年、2014年毕业的1000余名义乌籍重点高校大学生发出了 "双创计划"公开信,号召他们回义乌创业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信息分别体现出义乌人民具有怎样的精神?
(2)材料二中的举措说明义乌市政府贯彻了国家的哪些战略?这些举措将对义乌的经济建设起什么积极作用?
(3)作为2014年的初中毕业生,当你看到"双创计划"的公开信时,你有什么感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