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实验编号 |
深度/cm |
橡皮膜方向 |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
1 |
3 |
朝上 |
2.6 |
2 |
3 |
朝下 |
2.6 |
3 |
3 |
朝侧面 |
2.6 |
4 |
6 |
朝上 |
5.4 |
5 |
9 |
朝上 |
8.2 |
(1)实验1、2、3说明 ;
实验1、4、5说明 。
(2)要想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的一双脚底带有很多胶粒的防滑瑜伽袜,引发了小红的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于是她找来三个挂钩、两块相同的新透明皂A、B和一个弹簧测力计,在家里的水平大理石窗台上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探究实验。
(1)她每次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透明皂做匀速直线运动,目的是根
据 得出滑到摩擦力的大小。
(2)①②两次实验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实验 ②③,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小红在窗台上铺了一条毛巾,做了第 ④次实验,对比①④两次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理由是 。
(5)取下挂钩,她还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她找来一只一端削尖的铅笔,如图所示,手拿A、B两块透明皂用力顶住铅笔的两端,观察两块透明皂的表面,得出结论:压力相同时,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她还发现,越用力,笔尾也陷入的越深,说明: 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以上科学探究中,共同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如图甲、乙所示,小佳手拿一个凸透镜,先看了自己的指纹,再伸直手臂看窗外远处的物体,看到的像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他做了如图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他先后将蜡烛放在A、B、C三个区域内。调整光屏的位置,观察成像情况。
(1)将蜡烛放在 区域时,反映的是图甲的成像原理,此时眼睛要在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观察,才能看到一个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虚像。
(2)将蜡烛 区域时,反映的是图乙的成像原理,这个成像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实验完毕,小佳将蜡烛换成一个高亮度的LED小灯,调整好高度,把它放到光具座的某一位置,左右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出现了一个大小始终不变的圆形光斑(不是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如图所示,小文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小文发现烧杯中有大半杯热水,就倒掉一部分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她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水的质量从而 。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
(3)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小文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此时大气压强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4)如图丙所示,水沸腾时气泡上升体积变大,是因为气泡受到水的 减小。
小明家新买了一台多功能LED台灯,其结构如图甲所示。S1是控制LED灯的开关,USB接口可以给手机充电。小明发现即使S1断开,USB接口也能正常使用。安全开关S2位于台灯底部的前端,当台灯倾斜,S2离开桌面时,它会自动断开,切断台灯的电源。
(1)根据以上信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元件接入电路。
(2)晓明对开关S2很感兴趣,并开始研究其功能。它将台灯点亮,并保持支架和灯头的夹角不变,试着向后调整支架的位置,当达到图丙所示的位置时,台灯虽未倾倒但底座前端刚好翘起,此时S2断开,台灯熄火。如果把台灯看做是杠杆,此时恰好平衡,则动力臂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阻力臂。
接下来,小明向固定在底座上的笔筒中放入一支铅笔,这时台灯底座重新落回桌面,S2闭合,台灯亮起。当他再从笔筒中取出这只笔时,台灯底座前端翘起,再次熄灭。
(3)小明设想:如果利用安全开关S2,制作一个在手机充电时可以自动断电的控制装置,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夜间手机充电时间过长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经过思考小明只借助了湿巾和少量的水,结合学过的蒸发知识便设计出了一个简易的装置。以下是小明给的设计方案,请将其补充完整。
①抽取一张湿巾放进空笔筒中,并把手机数据线插入台灯底座的USB接口,手机开始充电。
②慢慢向后调节支架,同时观察手机充电的情况,直至手机刚好 。
③保持支架和灯头的位置不变, ,使开关S2闭合。
④一段时间后,台灯底座前端自动翘起,开关S2切断电路。在不改变支架和灯头位置的前提下,若要缩短充电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 。
在进行“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分别用不同的器材和方案进行研究。
(1)小明用金属块按照图甲所示方案中的实验步骤依次进行试验,结合图中数据,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F浮 G排(填“>”、“=”或“<”)的结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步骤a中,向溢水杯中注水过少,水面没有达到溢水杯口就进行步骤b的操作
B.步骤a中,在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时,当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将小桶放在杯口下,然后进行步骤b的操作
C.步骤b中,金属块浸没后,溢水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进行步骤c的操作
D.步骤a中,溢水杯中注满盐水并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正确的操作
(2)小红用蜡块按照如图乙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请将下述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 ,直至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在天平左盘放置装满水的溢水杯,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③将蜡块轻轻放入溢水杯中,天平左端下滑,同时蜡块排开的水从溢水杯口流进量筒中,观察天平的状态。
分析论证:
①上述实验中,将蜡块放入溢水杯中,在排开的水全部流出后,如果天平出
现 现象,则可以说明G蜡=G排。
②因为蜡块在水中漂浮,所以F浮 G蜡(填“>”、“=”或“<”)。
③由此可以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