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婚姻习俗迥异于汉族,如多妻制、抢婚和收继婚等。“抢妻”是元杂剧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其实施者既有地位显赫的达官,又有行为恶劣的强盗,在现存元杂剧中,明显出现“抢妻”情节的剧本就有20多部。在《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望江亭》等作品中通过女子抗争,表达了剧作家的愤怒。对这些作品分析正确的是 ( )
| A.突出了尖锐的民族矛盾 |
| B.体现了元杂剧的作品特点 |
| C.反映了知识分子对黑暗统治和社会现状的不满 |
| D.表达了知识分子对自己地位 |
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 B.古代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
| C.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 D.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撰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的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总统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 A.英国 | B.美国 | C.日本 | D.德国 |
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表明()
| A.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 | B.该宪法体现了霍布斯的主张 |
| C.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 | D.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
《欧洲文化史》认为:“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英国国王拥有最高的行政权 | B.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
|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并未掌权 | D.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
“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这一论述出自()
| A.伏尔泰《哲学通信》 |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
| C.卢梭《社会契约论》 | D.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