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    )

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
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 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中说,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下列最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B.“创立民国”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天下为公”

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

A.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结果
B.标志着革命派建立了五族联合政权
C.是对列强瓜分中国企图的有力反击
D.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

学者张鸣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他这样说的理由是()

A.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
D.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萧伯纳的《苹果车》 D.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