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汝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为夫子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选自《庄子·天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如泆汤数:疾速 | B.羞而不为也羞:以之为羞 |
C.而何暇治天下乎暇:空闲 | D.无乏吾事乏:缺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反于鲁使不辱于诸侯 |
B.汝身之不能治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C.反于鲁,以告孔子使使以闻大王 |
D.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
B.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
C.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
D.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贡见老者浇菜地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就告诉老者可以用桔槔抽水,没想到却被老者讥笑批评。
B.老者认为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了机巧之类的事必定会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
C听了老者的话,子贡大感惭愧神色顿改,怅然若失而不能自持,走出很远方才逐步恢复常态。
D.子贡回到鲁国,把遇见老者的事告诉孔子,孔子对老者的话不以为然。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
(2)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
(3)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4)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二)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子贡用_______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远远比上孔子,认为孔子的道德高,是不能超越的_______。如果有人想诋毁仲尼,就显得_______。
(2)《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____________。
(3)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于何处?请做评价。
(4)以上选文表现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迁于蔡三岁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意,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孔丘得据土壤 土壤:土地。 | B.今之从政者殆而 殆:懈怠。 |
C.景行行止景 行:大路。 | D.学者宗之 宗:尊奉。 |
下列句子中,能表现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的一组是( )
①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②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③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④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 艰难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荀子·王制》)成语“ ”源自这段文字。
从这段文字中概括荀子的政治观并作简要评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郑 燮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认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猎蚤出。
(选自《板桥家书》)
【注】潍县,当时郑燮供职于此。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此文是郑燮在官署中给弟弟郑墨的第三封家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延:聘请 |
B.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察:明白 |
C.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薄暮:傍晚 |
D.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藐忽:蔑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吾尝终日而思矣 |
B.为世所传诵若属皆且为所虏 |
C.不得直呼其名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
D.且训吾子弟不逮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学业优秀者大多出身于贫寒家庭,而富贵子弟能够发达的所占比例很小。 |
B.作者认为自己身为官员,儿子的成败可以丢在一边不管,最大心愿是儿子的同学学业有成。 |
C.作者是一位严父,对儿子品行要求严格,同时他不乏慈爱的一面,还主张对孩子有些奖励。 |
D.文末所附小诗,内容浅显,适宜儿童诵读,符合作者表达的观点,也符合书信的随意性。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
②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