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2015年3月3日至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何时在北平(现北京)召开?谁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第一届人民政协制定了《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是什么?《共同纲领》在当时有何作用?
材料二
(3)材料二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4)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部法律文献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10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请回答:
(1)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
(2)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
(3)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为中原霸主?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文中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
(2)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4)除了治水,大禹还有哪些重要事迹。
近代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过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起步。
(1)中国主要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革?
(2)这些变革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3)这些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4)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②此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③此事件开始于哪一年?
④此事件的主要阵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