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小题9分)
【救国之梦】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些杰出的民族英雄。
(1)结合材料,说说近代历史上为实现“救国之梦”而产生的民族英雄有哪些? (4分)
【建国之梦】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2)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分)
【强国之梦】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3)“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称谓是在哪次会议首次使用?
【我的中国梦】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1分)
中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而古都可谓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古都”是西安、,南京、洛阳、北京。还有“六大古都”“七大古都”“九大古都”的说法。其中,西安、北京可谓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的图一,请写出唐都长安城的突出特点。图二是城北大明宫的一座著名宫殿,请写出它的名称。
(2)据材料二写出今天的北京在辽代、金代的名称。元大都的繁华景象在一位意大利旅行家的什么著作中有生动的描述?到了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哪一位皇帝修建了北京城?
两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政治方面出现了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虽然彼此间屡起战端,但议和后的和平为宋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到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北宋真宗率宋军与辽军交战后议和,请写出盟约的名称。后来,北宋与两夏党项族的哪一位首领也是先战后和?请写出南宋时期,宋金和议后划定的分界线。
(2)据材料二,宋代的重要粮仓在太湖流域的哪些地区?别致的冰裂纹瓷器出自哪一个窑口?宋代造船业居世界首位,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管理机构?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地位重要,影响深远。
材料一
材料二隋朝大运河图
材料三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分裂,战乱不断,时间长达近200年之久。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谁?589年,隋灭陈的意义何在?
(2)据材料二,隋大运河的中心是什么地方?据材料三,从这一中心地区到涿郡和到江都分别要经过哪几条渠道?据材料三分析大运河开通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江泽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
材料二:在澳门回归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全国人民都在尽情欢呼、庆祝,人们相信:“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必将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材料三:2008年5月20日,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提到,未来台湾会坚持两岸和平,成为和平的缔造者,……马英九由衷盼望,两岸和解收兵,并在国际活动中相互合作、彼此尊重。马英九说:“我相信以世界之大,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请回答:
(1)香港、澳门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回归祖国怀抱的(具体到年月日)?它们的回归有何历史意义?
(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马英九由衷盼望是什么?马英九说:“……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如果让你和马英九对话的话,你想告诉他这个“和平共荣之道”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走上这条道路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3)有人说:“台湾问题是一个国际性问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予驳斥。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它将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孙宪中教授语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文件?(2分)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2分)在此法颁布之前,行使临时宪法作用的的法律文件是什么?制定它的机构又是什么?
(2)哪个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2分)材料二所说的是1986年颁布的哪部法律文件?(2分)
(3)我国在建国初期保障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文件是什么?(2分)保障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1986年以来,保障我们中小学生享受免费受教育机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