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要给“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想”“走向共和”加个主题的话,以下最恰当的是( )
A.走进近代社会 | B.开启民主政治 |
C.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D.地主阶级的探索救国之路 |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表示:“富疆之镱,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不久辞职,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又亲自担任会长。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这说明()
A.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B.孙中山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先行者 |
C.铁路是最普及、最受青睐的运输方式 |
D.近代中国开展铁路建设的重要性 |
【原创】一战期间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两次高潮时期,请问这两次高潮时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指()
A.国际环境有利 | B.民族独立实现 |
C.社会性质改变 | D.政府大力支持 |
20世纪最初十年,天津工业发展迅速,如以5000元以上的设厂数量与1900年前相比,约增加6倍;资金数字也大体如此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实施新的经济政策 | B.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 |
C.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 | D.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盛行 |
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
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减少 |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材料和罗斯福新政的不同之处在于
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 | B.政府限制垄断资本主义 |
C.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 D.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