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教育远超过英国本土。当英国居民的识字率还在40%—70%之间时,北美各地已经达到70%—100%。独立战争爆发前,殖民地已有11所大学,有3万人具有学士学位。北美殖民地发达的教育( )
①为启蒙思想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②有利于美国总统的直接选举
③促进北美民众自治能力的提高 ④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文明程度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984年10月,有两个在80年代初还受批评的观点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文件。一个是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有一个是要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此时,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不包括
| 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
| B.经济手段不是中西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
| C.以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心 |
| D.指令性计划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
西方有分析家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富有进取精神并能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这一经济形态经过现代化改造,在国家的调控下仍能发挥生命力。下列选项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苏维埃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B.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 |
| C.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 D.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 | 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 |
| 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 | 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 |
有学者对前苏联的某领导人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谴责了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他抛弃了个人崇拜,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体制。”在下列言论中能反映这位领导人的工作作风的是
| A.“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
| B.“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 |
| C.“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 |
| D.“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 A.新能源的发明促进了重工业的产生 |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
|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