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盐湖苦卤的浓缩液(富含K+、Mg2+、Br-、SO、Cl-等)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研究性学习小组查寻资料得知:Br-被氧化剂氧化成溴。溴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CCl4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要从橙色液体中分离出溴,所采取的操作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和温度计外,还有________ 。
(2)试剂x,y,z的化学式分别为x,_______ y z _;检验SO42-已除尽的方法是 。
(3)写出操作Ⅲ的具体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
⑴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图⑴所示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填“>”、“<”或“=”)CO2和NO的总能量。
⑵某温度时,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⑵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①该反应在min时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限度);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烃A 0.2mol在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化合物B、C各1.0mol,试回答:
(1)烃A的分子式是____ ____。
(2)若取一定量的烃A充分燃烧后,生成B、C各2mol,则完全燃烧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的体积为_____L。
(3)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则A可能的结构有种,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___ __。
(4)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写出其最简单的同系物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烃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中,一氯代物有四种的结构简式为____。
甲、乙、丙、丁是四种短周期元素,乙原子中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乙原子核外电子数少1;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丁原子核电荷数比丙原子核电荷数多2。请回答:
(1)甲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3)丙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4)甲与丁两种元素可组成的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下列各组物质(用序号填空):
① 金刚石和石墨;
②1H、2H、3H;
③ CH4和C10H22;
④乙烷和(CH3)2CHCH2CH3;
⑤和
;
⑥ CH3 (CH2) 3 CH3和
(1) 属于同一物质的是;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3)互为同系物的是;
(4)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5) 互为同位素的是。
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下图),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已知:
密度(g/cm3)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
环己醇 |
0.96 |
25 |
161 |
能溶于水 |
环己烯 |
0.81 |
-103 |
83 |
难溶于水 |
(1)制备粗品
将12.5 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 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防止爆沸),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上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口进入(填“g”或“f”)。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蒸馏时从70 ℃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
A.分别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分别加入用金属钠
C.分别测定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