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2013年某日北京时间8:00亚洲部分地区地面气压场实况图”,此时图示地区出现北部为亚洲高压,南部为三个台风共存的局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季节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试说明理由。
(2)指出A天气系统在沿海地区登陆前后可直接导致哪些自然灾害?(2分)
(3)阐释在B天气系统的影响下,未来几天内宁夏平原地区将会经历怎样的天气变化过程。
如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问题。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
A.橡胶种植北界 | 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
C.30℃等温线 | 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
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
A.不确定性 | B.差异性 | C.过渡性 | D.整体性 |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据此回答问题。关于“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
A.“银色中国”和“黄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
B.“金色中国”和“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 |
C.“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秦岭 |
D.“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
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
A.“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
B.“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
C.“绿色中国”——四季常青 |
D.“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
各区域与其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 |
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 |
C.“绿色中国”——地形起伏 |
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 |
读图,回答问题。上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 B.生活特点 | C.发展方向 | D.发展条件 |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据此回答问题。图A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②、③分别是指( )
A.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
B.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
C.环渤海地区、闽南地区、珠江三角洲 |
D.山东半岛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
根据图B所反映的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格局,今后我国IT产业发展的核心策略是( )
A.发挥劳动力价格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 |
B.加强市场营销,努力拓展国际市场 |
C.促进产业集聚,进一步扩大规模效益 |
D.加大科技投入,由“IT制造”向“IT创造”升级 |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问题。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 )
A.汽车工业城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
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 |
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好 |
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 |
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 )
A.原料、燃料丰富 |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
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 |
D.重视科技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