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苏联人,1923年,苏联政府派遣他任中国国民党的首席政治顾问)’……,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这段论述可用于解释(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
B.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必要性 |
C.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
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源 |
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这反映出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C.居住及租地权 | D.“门户开放”政策 |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
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 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 |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
C.在华开设工厂 |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
“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
A.17世纪前期 | B.18世纪前期 | C.19世纪前期 | D.20世纪前期、 |
《水经注》对某一项水利工程有这样的描述,“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 B.都江堰 | C.隋大运河 | D.漕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