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共七大 | B.七届二中全会 |
C.中共八大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正如学者徐昕所指出:“在交织着新旧内外各种矛盾的历史性冲突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从‘中国的世界’到‘世界中的中国’的根本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转变一直延续到今天。”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两大杠杆。这“两大杠杆”是
① 实现民族独立 ②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 发展生产力 ④ 全球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写道:“1934~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全同外界隔绝,此事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他们从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那里,具体地说就是从共产国际方面,既不能得到忠告,也不能得到帮助。”而这产生的实际后果是中国共产党
A.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
B.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
C.撤销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 |
D.背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1837年6月,《中国时报》发表文章称,假如设在广州的领事得以立足,“那么一俟机遇来临,如碰上革命或事态逐渐变迁,他就能抓住时机,一举而推开中华帝国的大门。”这里的“机遇”是指后来发生的
A.清政府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 B.清政府派林则徐查禁鸦片 |
C.清政府派琦善为议和大臣 | D.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 |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中多数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写道:“君天下曰天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写道:“皇天右而子之,号称天子。”以上两种对“天子”的说法
A.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 |
B.都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
C.都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 |
D.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 |
“他为自己的创作提出了目标:‘法国社会将要作为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能体现这一创作目标的文学作品是
A.《安娜·卡列尼娜》 | B.《巴黎圣母院》 |
C.《人间喜剧》 | D.《老人与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