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O2 →ClO2+Cl2+H2O(未配平), 1 mol HClO2分解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
| B.标准状况下,14 g CO、C2H4混合气体与11.2 L N2所含有的分子数都是0.5NA |
| C.与金属Cu常温下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可以存在的离子有:Fe2+、Al3+、SO42-、K+ |
| D.在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SO2的排放,其中发生的反应为2CaCO3 +O2+2SO22CaSO3 +2CO2 |
往100 mL FeCl3溶液中,通入0.672L标准状况下的硫化氢气体,设气体完全被吸收,再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测得溶液中含有0.12mol金属阳离子,则原氯化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 mo/L | B.1 mo/L | C.0.08 mo/L | D.0.8 mo/L |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
|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
|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
|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
将一定量的Mg和MgO的混合物投入100mL2mol/L的稀盐酸中,完全溶解后,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4mol/L的NaOH溶液,要使Mg元素全部沉淀出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最小是
| A.100mL | B.50mL | C.25mL | D.无法判断 |
如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
|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
|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
|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
已
知A、B、C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是一种淡黄色固体,B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则X为O2
B.若B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且C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A和C可以反应生成酯
C.若B为两性氢氧化物,则C中一定存在Al3+
D.A既可以为金属单质,也可以为非金属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