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某校九年级二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
第一组 表解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7—1918.11
1939.9—1945.9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集团
转折性战役
凡尔登战役
②  
战争导火线
      ③
《凡尔赛和约》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④

 
1.第一组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第二组 文汇历史
二组同学搜集到这样一段材料: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2.结合所学回答,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美、苏等国是怎样“保持团结” 的,举两例说明 (4分) 材料中“同盟国”因“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产生分裂,其正式分裂的标志是什么?(2分)
第三组 聚焦现实
(日本《东京新闻》2014年1月1日社论)安倍政权决心要以建设“强大国家”的姿态来对抗全球化和中国的大国化。……安倍政权谋求的所谓“强大国家”实质上就是应对迅速崛起的中国而扩充自卫队。这将使日本成为对他国构成威胁的军事大国。人们不能不对这种因怀疑、猜测引发的军备竞争会使日本陷入安保陷阱而感到担忧。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材料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根据材料一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创造的新的诗歌体裁是什么?其代表作是什么?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材料二回答:
(3) 孔子生活在什么历史时代?
(4)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5)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

材料一:“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协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电影《我的1919》
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之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
(1)材料一中“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运动的参加者来自哪些阶层?3%材料三反映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3)这场运动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2%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爱国学生,你是否会参加当时的爱国活动?为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
(1)材料一中的“退位诏书”是在哪一次革命之后颁布的?请说出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并列举其主要内容?
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受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2)材料二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如图1、2

(1)根据图1、2,分别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为什么李鸿章会说这些话?
材料二:(洋务运动)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正是这几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 变化,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
(3)材料二作者认为洋务运动构成了近代化的最初一小步,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是指哪件事?
(2)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 化”方面分别做了哪些尝试?
材料二:

(3)材料二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什么?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4)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5)综上所述,19世纪中后期,你认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哪些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