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某校九年级二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
第一组 表解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7—1918.11
1939.9—1945.9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集团
转折性战役
凡尔登战役
②  
战争导火线
      ③
《凡尔赛和约》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④

 
1.第一组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第二组 文汇历史
二组同学搜集到这样一段材料: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2.结合所学回答,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美、苏等国是怎样“保持团结” 的,举两例说明 (4分) 材料中“同盟国”因“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产生分裂,其正式分裂的标志是什么?(2分)
第三组 聚焦现实
(日本《东京新闻》2014年1月1日社论)安倍政权决心要以建设“强大国家”的姿态来对抗全球化和中国的大国化。……安倍政权谋求的所谓“强大国家”实质上就是应对迅速崛起的中国而扩充自卫队。这将使日本成为对他国构成威胁的军事大国。人们不能不对这种因怀疑、猜测引发的军备竞争会使日本陷入安保陷阱而感到担忧。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重视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重视民族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反映吐蕃向唐太宗求亲的《步辇图》
材料二:“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治,中外一家”(大意为:我国百余年来天下太平,民族和睦,内地和边疆如同一家。)
——《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材料三: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现在家里新盖8间房子,饲养了3头奶牛,1头牦牛、13只绵羊和4头猪,还买了彩电、立柜、藏式柜等家电家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吐蕃的这次求亲,唐太宗将哪位公主嫁往吐蕃?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前身?这位公主嫁到吐蕃后给吐蕃带来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西藏地区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今天藏族人民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所享有的“政治经济权利”是通过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得以保障的?
(4)请指出材料三中他们能过上这种生活的原因有哪些?
(5)当今一小撮“藏独”分子搞分裂活动,对此你有何想法?

【美俄博弈 危机重重】
2014年初,美国与俄罗斯博弈乌克兰。纵观近现代史,美国和俄罗斯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回眸美俄
历史,回答问题。
【寻道图强】(1)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与俄国分别以何种方式解决本国危机的?
【领袖风采】(2)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杰出人物在历史的进程中做出了伟大贡献,20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斯福与斯大林分别领导本国人民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怎样的重大成就
【强强结盟】(3)20世纪40年代,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苏两国共同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哪一事件正式宣告了美苏的同盟的终结?
【集团对峙】(4)从1947年开始美苏进入到冷战时期,1962年两国之间的危机名称叫什么?冷战结束
的标志是什么
【大国对峙】克里米亚的战略地位对俄国十分重要,克里米亚入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草坪就乌克兰局势发表声明,称美国将举起大棒,对俄罗斯实行制裁……
(5)当前,美俄两国斗法乌克兰,迫切需要中国表态。中国何去何从,请从中国一贯的外交立场出发,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两次大战 警钟长鸣】
20世纪上半期,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在一起。世界大战的惨烈、核武器的威胁和接连不断的局部冲突,使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20世纪上半期的“战争、革命和危机”分别指什么?
(2)德国首先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3)二战中的最著名的登陆战是什么?
(4)为了摆脱当时的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
(5)“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论述。

【国家主权 不容侵犯】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挑起事端,菲律宾、越南在中国南海不断闹事,这些都对中国领海主权的严重挑衅。海防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的尊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
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材料二: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从184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平台“辽宁舰”正式服役,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远洋作战能力。
在今年5月29日下午的国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中越南海对峙一事表示……我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决不允许任何挑衅行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两例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入侵中国并导致骨肉分离的战争及被
离散的骨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联系我国海军多次圆满完成远近海护渔护航任务及维护领海主权的表现,你会得出什
么结论?

【光辉历史 锦绣前程】
94年艰苦卓绝,94年荣耀辉煌。94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请用1921~1935年的史实来加以说明。
(2)有人说,遵义会议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伟大转折,请你说明理由。
(3)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国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的“特色”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