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力清单”就是要把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统计,并将权力的列表清单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就是要给行政权力打造一个制度的笼子,使之科学有效运行,打造“有限、有为、廉洁”的现代政府。
材料二:权力清单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这项新的探索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目前,一些地方在制定清单时过多强调当地利益、部门利益,不顾国家宏观政策;有些地方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使清单缺乏“含金量”;有些地方照搬外地经验,缺少地方特色,失去了实效性。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对于打造“有限、有为、廉洁”政府的意义。
(2)针对材料二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就如何科学制定权力清单提出三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某校高三(1)班同学针对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一次社会调研,请你一同参与。
材料一:该班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发达国家为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制定了许多制度,其中就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该制度认为生产者的责任应该延伸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对它们的回收、再循环和最终处置。同时政府还通过一定的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建立比较完整的再生资源产业链。据统计,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已达数千亿美元。
材料二: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同学们了解到: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某省政府出台了引导和扶持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
(1)运用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发达国家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省政府是如何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纲要》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12个部门,到全国24个省(市、区)举行调研,在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论证和协调才最终形成的。
材料二:《纲要》提出,要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公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
(1)结合材料一,从民主决策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扩大文化消费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M市近年来三次产业产值及其占全市生产总值变动状况
材料二:M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取消阻碍多种所有制在服务业中共同发展的各种限制,鼓励和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着重发展以旅游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及通信、软件开发等高附加值、高创汇的服务业。
材料三:《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各类家政服务需求日益增多。2014年全国拥有各类家政服务企业60多万家,从业人员1800多万人,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且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速,满足了众多居民家 庭家政服务的需求,并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M市采取的措施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三加以分析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2014年12月29日18时起,某市宣布实行小汽车限购。从正式发布限购公告到实施限购,相隔仅短短20分钟,被誉为“史上最强悍的限购”。而在此之前,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领导曾承诺,对私家车不限行、不限购,如果出台限牌限号政策,“一定会广泛听取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
材料二: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完善,极大地扩展了言论自由空间。数字显示,我国即时通信服务用户已突破8亿,网民每天发送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信息超过200亿条。然而,这些即时通信工具平台也因存在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大肆传播的乱象而饱受诟病。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做出的公共决策如何做到程序合法。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公民应当如何利用微博参与政治生活。
材料一:我国4个五年规划的GDP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材料二: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