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代中国,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中国核心价值的体现。家风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事伦理。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影响和决定了他的一生。家风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好转。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材料二:2014年新春尹始,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进行家风调查,许多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请从《生活与哲学》中提炼依据。
网友 |
观点和看法 |
哲学依据 |
甲 |
家风是一个小家庭或大家庭所遵循或崇尚的风格和质。家风具有家的特性,又有“社风”的共性。 |
示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
乙 |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家风正,则国风清;家风乱,则国风浊。 |
①(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丙 |
家风就是勤勤恳恳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家风不在嘴上,家风在行动上。 |
②(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丁 |
弘扬家风,人格第一。人无品格,行之不远。 |
③(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戊 |
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的传承。好的家风要发扬和传承,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先进的,剔除糟粕,坚持与时俱进。 |
④(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材料一:2007年6月27日,布莱尔正式辞去首相职务,由于工党在英国议会占据多数议席,因此在布莱尔辞职后,工党新领袖布朗不必经过选举,便顺利接任英国第52任首相。布朗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组建新一届政府。
材料二:2007年5月6日,在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近4350万法国选民参加了投票,代表保守势力的现任内政部长、执政的人民运动联盟主席尼古拉·萨科齐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5月1 7日萨科齐正式上任,并邀请法国著名左翼人士贝纳德-库施纳出任法国外长。
(1)根据材料说明以上两国国家管理形式是什么?
(2)比较两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差异。当代英法两国政体为什么不同?
(3) 尽管英法两国政体存在诸多差异,但也有许多相同之处,请从政体和国体的关系、国家权力运行方式两个角度分析其相同点。
分析说明
2007年7月6日,八国峰会开幕,8个世界上最主要的发达国家首脑将聚集在苏格兰佩思郡鹰谷,讨论全球经济发展及气候变化两大议题。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应邀在这里出席“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五国领导人对话会”。
在6日至8日举行的八国峰会上,美、英、法、德、意、日、加、俄等8国的领导人将就免除非洲最贫困国家的债务以及气候变化两个最主要的议题展开讨论。但由于各成员国之间在这两个问题上,尤其是在后一个问题的态度上分歧仍然较大,因此舆论认为,此次峰会最后达成的公报中的外交辞令将多于实际内容。
(1)你知道“八国集团”政府首脑的称谓吗?政府首脑的称谓为何不同?
(2)英法两国政体不同表现在那些方面?国体相同,而政体不同说明了什么?
(3)各成员国之间在免除非洲最贫困国家的债务以及气候变化两个问题上,为什么态度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分歧?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在欧洲大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资本义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更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影响波及整个欧洲。在经历多次反复之后,英国逐步形成较稳定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它们都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导致英法两国最终形成形式迥异的政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正在转型的中国来说,文化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能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既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又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发展文化是国家的硬任务,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国(境)游的人数与日俱增。然而一些公民在出国(境)旅游活动中表现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守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2012年9月2日,两名中国人在一架由苏黎世飞往北京的飞机上斗殴,导致飞机返航,二人被移交苏黎世警方接受调查。新闻一出,让国人感叹“丢脸都丢到天上去了”。这一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1)请指出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并简要说明原因。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材料反映的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我国公民提出了怎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