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上发表特别致辞:“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地区稳定,无意与任何国家一争高下。世界各国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和平,让文明理性正义之花开遍世界。”这表明
①恐怖主义已经成为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②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主导力量
④谋和平、促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
A.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
B.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C.科学发展观是理论化体系化的世界观 |
D.科学发展观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我国探月一期工程宣告完美落幕,这标志着我国空间探月技术实现了重大跨越。据此回答1—4题。空间探月技术是
A.具体科学 | B.社会科学 | C.哲学 | D.逻辑学 |
我国空间探月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体现了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取代具体科学 |
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广大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 D.客观必须符合主观 |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向前推进,不断有新的课题等待着我们去突破。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纵观整个哲学发展史,流派众多,观点各异,真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据此回答1-3题。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两个观点,体现了对问题的不同回答。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
据调查,目前不少中学生相信星座与命运有关。从哲学上看,这种思想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 B.机械唯物主义 | C.客观唯心主义 | D.主观唯心主义 |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和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