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王安石变法简论》
请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4)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其做法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雅典创造了民主体制,为近代民主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8世纪,雅典、斯巴达等城邦逐渐发展起来,雅典是最大的城邦,面积才不过有1000平方英里,鼎盛时期人口约为40000人……各城邦在彼此分立的同时,又频繁交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希腊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使得雅典这些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贸易活动频繁……雅典等城邦也是希腊的文化中心,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依山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当时雅典公民到剧场看戏、听演讲时,国家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1)材料一中当时雅典公民到剧场看戏时,为什么国家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呢?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雅典城邦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2)材料二源自于欧洲哪部法律文献?指出据此文献该国建立了何种政治体制?其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摘自《美国的历程》上册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确立共和制的?
材料四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四中美国的“费城制宪”制定了哪一部法律文献?并由此确立了哪些“新体制”和原则来维护民主的?该文献规定总统与国会各行使什么权力?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三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
(2)试从材料一、二的改革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3)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的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
(4)材料三中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哪种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5)试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说:“在美国从来没有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图一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职业介绍所前求职的失业者
图二 蓝鹰标志图案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 )
①罗斯福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
③罗斯福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④政府不干预私人企业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2)罗斯福针对图一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罗斯福针对图一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图二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对当时的美国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早期中国民族企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归纳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分别面临着怎样的阻力?
(3)说明造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上述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