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 |
B.“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
C.“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
D.“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
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
南极地区极昼范围达一年中最大面积时,下列同期图示正确的是(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关系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问题。(14分)
2011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自然增长率(%) |
总增长率(%) |
|
北京市 |
-0.015 |
5.292 |
河南省 |
0.564 |
0.562 |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4分)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读“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回答题。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无相关关系 |
B.人口增长与资源无相关关系,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
C.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污染均无相关关系 |
D.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
由图示可反映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 | B.环境质量 |
C.科技发展水平 | D.对外开放程度 |
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完成题。如果用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 B.山东—气候资源 |
C.黑龙江—矿产资源 | D.内蒙古—水资源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实人口都小于该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 |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只会下降,不会升高 |
C.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 |
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主要由其土地面积所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