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 )
| A.反对穷理格物 | B.教人明辨善恶 |
| C.主张静心无为 | D.阐发禅宗学说 |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它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
| A.小农经济 | B.集体经济 |
| C.商品经济 | D.游牧经济 |
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 |
| 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 |
| 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 |
| D.“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
|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
| C.符合中苏两关系的基本走向 |
|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情况不符 |
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
|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
|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
|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
| B.发动大跃进运动 |
|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
| 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