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
材料二:“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
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教义内容?
(2)三大宗教中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种宗教?请举出这种宗教在中国的代表性建筑。
(3)请列举出与材料二中的这个宗教有关系的两个节日。
(4)材料三中这一宗教的教历元年是哪一年?为什么定为这一年?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央视一套隆重播出了电视剧《中国1921》。前期内容重点播放了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的历史画面。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次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八一枪声”是在哪个地方打响的?有何历史意义?
(3)“长征壮歌”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会议?
(4)“抗日烽火”中,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抗战的局面。你知道这次合作形成统一战线的名称叫什么吗?试举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例各一例。
(5)抗日烽火结束后,中国陷入全面内战时期,你知道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吗?
(6)你能从电视剧前期的重点内容中得出什么结论或启示吗?

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人是谁?请再举一家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2)材料二中提及了孙中山先生的哪些“丰功伟绩”?
(3)从材料三中,列举“新型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各一例。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材料三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D代表民主(democracy),S表示科学(science)。
材料四台湾也有一所清华大学,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校名、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文化传统。有人说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正是两岸关系的写照”。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日,两地清华大学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并各派副校长带队前往对方参加庆典。
(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2)1900年是庚子年,想一想,材料二中的“庚子赔款”是依据什么条约产生的?它对中国社会性质影响最深的一条是怎么规定的?
(3)材料三中的雕塑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首先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4)形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5)回顾北大清华的历史,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材料三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他们在前后期的口号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起因。康有为主张效仿的国家是哪一个?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维新变法失败后,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醒国人的“壮士”是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为什么要上井冈山。他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4)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历史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们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1)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前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主张。
(2)上述前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经历了哪些变化?
(3)材料四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