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苟阿所爱,蔽贤宠顽”、“恃怙荣势,请托所监”、“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等行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
B.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
C.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 |
D.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 |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香港回归祖国②澳门回归祖国
③“九二共识”的达成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②① | C.④③①② | D.②③④①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主要是由于 ( )
A.日本侵华刺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
B.长征战略转移传播了革命的火种 |
C.北伐战争消灭了中东部的北洋军阀 |
D.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 “……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香港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
C.甲午战争——台湾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
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所做的“德意志帝国政体结构示意图”。从示意图中可以判断出19世纪末期德意志帝国政治的特点是( )
A.皇帝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
B.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
C.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 |
D.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
北宋基本解决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其主要措施是( )
①文官任州郡长官 ②枢密使的设立 ③通判的设置 ④三司使的设置
A.①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