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
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
C.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D.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1901年12月10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下列各项是一部关于伦琴的电视片中设计的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广播得知他获奖的消息 |
B.伦琴为节省时间可以订机票前往瑞典领取奖金 |
C.伦琴可以从报纸上获悉列强驻军北京至山海关 |
D.伦琴可以用奖金购买垄断公司股份而成为股东 |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 | B.劳动力因素 |
C.市场因素 | D.资金因素 |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撰写了时间跨度达3个世纪的“四部曲”:《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极端的年代》。查阅他的观点“整个世界被法国政治革命和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共同改变着,这场‘双元革命’造就了我们所知的现代社会”、“俄国革命的爆发与法西斯的兴起,分别是左右两端的代表”,需要分别阅读()
A.《革命的年代:1789—1848》与《资本的年代:1848—1875》 |
B.《革命的年代:1789—1848》与《极端的年代:1914—1991》 |
C.《资本的年代:1848—1875》与《帝国的年代:1875—1914》 |
D.《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与《极端的年代:1914—1991》 |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B.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
C.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 D.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