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中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的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推动这次文明转型的因素主要是(   )

A.新工具、新技术的发展 B.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奋斗。”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B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
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 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长期生活在上海的郑观应,在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撰写的一篇文章中,一口气列举了西国输入的食物、用物、玩物等57种,指出这些洋货“皆畅行各口,销入内地,人置家备,弃旧翻新。”这突出反映的社会生活现象是()
A奢侈享乐已日渐成风 B传统伦理道德已荡然无存
C洋货流行已日渐成风 D传统生活方式已荡然无存

1873年2月,《申报》登载杨勋的《别琴竹枝词》:“清晨相见谷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若不从中肆鬼肆,如何密四叫先生。”这种近代上海中英夹杂的“洋泾浜”英语主要反映出()
A上海英语教育落后 B外来文化已被广泛接受
C中国人崇洋媚外D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它指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③发展乡镇企业④ 外出打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