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蒋光鼐、李济深等国民党将领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5年,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各党派“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一二·九运动后中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国民政府对日态度从妥协退让到坚决抗战 |
B.民族危机持续加重促使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
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反蒋派坚持抗日 |
D.国共两党由互相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保持我们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 B.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 |
《青年博览》2008年11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 |
B. | 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 |
C. | 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扩展到美洲 |
D. | 美洲的传统社会随哥伦布遭到灭顶之灾 |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
1932年,民族资本家宋棐卿在天津创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约三年时间,代理商遍布全国许多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至此,他最有民族成就感的当是实现了商标中哪两个信息的寓意
A.资本形式和商标图案 | B.公司性质和注册地点 |
C.品牌名称和商标图案 | D.公司名称和资本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