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生欲配制6.0 mol/L的H2SO4 1 000 mL,实验室有三种不同浓度的硫酸:①480 mL 0.5 mol/L的硫酸;②150 mL 25%的硫酸(ρ=1.18 g/mL);③足量的18 mol/L的硫酸。有三种规格的容量瓶:250 mL、500 mL、1 000 mL。老师要求把①②两种硫酸全部用完,不足的部分由③来补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25%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保留1位小数)。
(2)配制该硫酸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____________mL。
(3)配制时,该同学的操作顺序如下,请将操作步骤B、D补充完整。
A.将①②两溶液全部在烧杯中混合均匀;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18 mol/L的浓硫酸____________mL,沿玻璃棒倒入上述混合液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C.将混合均匀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所选的容量瓶中;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振荡,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 cm~2 cm处;
F.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G.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4)如果省略操作D,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进行操作C前还需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何防止铁的腐蚀是工业上研究的重点内容。为研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同学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序号
内容
实验现象
1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干燥空气中一个月
干燥的铁丝表面依然光亮
2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潮湿空气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依然光亮
3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潮湿空气中一个月
铁丝表面已变得灰暗
4
将潮湿的铁丝放在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略显灰暗
5
将潮湿的铁丝放在高于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已变得灰暗
6
将浸过氯化钠溶液的铁丝放在高于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灰暗程度比实验5严重

回答以下问题:
⑴上述实验中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是(填实验序号),在电化学腐蚀中,负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
⑵由该实验可知,可以影响铁锈蚀速率的因素是
⑶下列对金属制品采取的防护方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在电线的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
B.在自行车钢圈上镀上一层金属铬
C.在海轮的铁制外壳上焊上铜块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

请回答有关问题:
(1) 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
为达到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K,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当装置C中产生
时,关闭K。
(2) 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
现象是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装置E和F的作用是;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
(4) 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兼有的功能。

工业上从废铅酸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铅膏(主要成分为 PbS O 4 )发生反应: PbS O 4 (s)+C O 3 2 - (aq) PbC O 3 (s)+S O 4 2 - (aq) 。某课题组用 PbS O 4 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 N a 2 C O 3 NaHC O 3 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在溶液中 PbS O 4 转化率较大,理由是
(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 2PbC O 3 ·Pb(OH ) 2 ],它和 PbC O 3 受热都易分解生成 PbO 。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 PbS O 4 )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全部为 PbC O 3
假设二:
假设三: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①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

②定量研究:取26.7 mg 的干燥样品,加热,测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为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 1kg 样品中含 S O 2 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流程:

(1)气体 A 的主要成分是,为防止煮沸时发生暴沸,必须先向烧瓶中加入;通入N2的目的是
(2)写出甲方案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甲方案第②步滴定前,滴定管需用 NaOH 标准溶液润洗,其操作方法是
(4)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处理样品,则按乙方案实验测定的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取样品 wg ,按乙方案测得消耗0.01000 mol·L - 1 I 2 溶液 VmL ,则1 kg 样品中含 S O 2 的质量是g(用含 w,V 的代数式表示)。

实验室常用 Mn O 2 与浓盐酸反应制备 C l 2 (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填序号)
A.往烧瓶中加人 Mn O 2 粉末
B.加热
C.往烧瓶中加人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 AgN O 3 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 AgCl 质量。
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丙方案:与已知量 CaC O 3 (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 CaC O 3 质量。
丁方案:与足量 Zn 反应,测量生成的 H 2 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 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② 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 mL ,用0.1000 mol·L - 1 NaOH 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2.00 mL ,该次滴定测得试样中盐酸浓度为 mol·L - 1
b.平行滴定后获得实验结果。
③ 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Ksp(CaC O 3 ) ) = 2.8×10-9 KspMnC O 3 ) = 2.3×10-11
④ 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 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转移到中。
(ii)反应完毕,每间隔1 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