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国、印度、美国人均钢产量和发电量

项目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左图是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右图是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   1978—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年  份
项  目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
1826
7073
28762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落后的局面,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请举出这期间的成就一项。
(2)材料二左图反映出1953—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如何?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右图反映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上述变化始于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一重大会议?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最进步的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 伏尔泰
(1) 材料一中恩格斯所说的时代是什么时期?其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伏尔泰是哪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核心内容是什么?与这场运动相辅相成的该国的另一场大革命有什么意义?

某校学生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课,分组探寻英国、美国的近代崛起历程。
【1】A组同学探寻英国崛起历程: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各举一史实说明英国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
(2)思想文化在大国崛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请列举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2】B组同学探寻美国崛起历程:美国这个国家虽然只有235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时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据所学知识回答:
(3)材料一中的“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那么是谁率领船队成为美洲大陆的首批开辟者?
(4)请为18-19世纪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中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
争取民族解放 A
维护国家统一 B
领先科技发展 C
【3】C组同学在研究美国历史时发现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是一个黑人,奥巴马在就职时发表演说,多次提到美国历史上一位总统,并说没有他就没有奥巴马的今天。
(5)请问:奥巴马所提到的这位总统是谁?为什么说没有他就没有奥巴马的今天?(写清时间、文献名称、内容)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用充分的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的理论,以开创救园救民的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的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
请回答:
(1)这群青年掀起了什么运动?此运动性质如何?揭开了哪个时代的序幕?
材料二: “你可记得南湖的红船,你可记得井冈山的烽烟,你可记得遵义的霞光,你可记得窑洞的风寒,苦苦追求、披肝沥胆,旗帜更鲜艳……”
(2)“南湖的红船”代表的事件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
材料三:有一张毕业证书,上面文字为:“兹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潘学吟修业期满成绩及格特给证书。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3)“本校”指哪个学校?它发挥了什么作用?
(4)“中华民国十三年”是公元多少年?

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我县部分八年级学生围绕“近代化的探索”主题,进行了探索活动。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历史图片,这些图片与哪些重大事件有关?

A B C D
(2) 根据事件先后顺序对上述图片重新排列。(只写代号即可)
(3)通过分析研究,根据事件先后顺序同学们绘制了以上重大事件中思想主张的变化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4)从上述重大历史事件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经历了什么历程?有何特点?有什么共同影响?
(5)上述探索事件中,A有哪些主要活动?
(6)如何全面评价B事件?

自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见下图)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与哪个条约有关?各在哪次战争中签订?
(2)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个条款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材料一相比,该条约最大的危害体现在哪里?
(4)材料三反应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5)根据条约内容说出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那些侵略权益?
(6)在历次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