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在社会发展的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公共规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这主要说明( )
A.习惯法最早出现于罗马共和国 |
B.习惯法产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
C.习惯和法律间有明显的界限 |
D.习惯法有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
银秀村的200亩水田由村官暗中签约出让,村民获悉后立即表示反对,情绪激昂的村民启动罢免村主任的程序,接着改选新人,保住了水田。材料反映了村民 ( )
A.可以随意罢免村官 | B.有较强的民主、维权意识 |
C.盲目选举村官 | D.阻碍现代化工业建设 |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 B.有历史观引导 | C.为现实服务 | D.充分掌握史实 |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①出现了“混合经济” ②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
③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④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2011年2月6日是美国已故总统里根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出于对奥巴马政府的不满,美国民众掀起一股怀念里根的热潮。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时曾有一句名言:“就目前的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金融救市 | B.提高福利,加强经济干预 |
C.减少税率,缩减政府开支 | D.提出知识经济口号 |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以高于农产品市场价,预购参加土地减耕计划的农场主的农产品,在农作物收获后,如果谷物市场价格高于预购价,农场主可以以预购价把自己的农产品赎回进行销售,偿还抵押贷款;否则这些农产品将归政府所有。材料反映新政中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 )
A.鼓励农民生产积极性 | B.压缩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
C.消除农民对政府不满情绪 | D.打击大农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