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在社会发展的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公共规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这主要说明( )
A.习惯法最早出现于罗马共和国 |
B.习惯法产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
C.习惯和法律间有明显的界限 |
D.习惯法有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中,从事武器生产的是
A.家庭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手工工场 |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这里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 B.石器锄耕 | C.铁犁牛耕 | D.个体农耕 |
罗斯福总统不顾丘吉尔首相的反对,坚持在《大西洋宪章》中写进这样一段话:“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大西洋宪章》签署后,美国认为大西洋宪章的原则适用于全世界,但英国认为宪章只适用于欧洲。这表明当时英、美两国
A.在援助苏联打击纳粹德国的问题上出现分歧 |
B.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上立场相同 |
C.在安排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问题上存在矛盾 |
D.在废除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问题上步调一致 |
1879年,日本明治天皇在《教学大旨》中说,“文明开化”后,“破品行,伤风败俗者不少。”“其流弊在于后仁义忠孝,徒洋风是竞。将来之所恐,终至不知君臣爷子大义。”并指令“自今以往,基于祖宗之训典,专明仁孝忠义。道德之学,以孔子为主,人人尚诚实之品行。”上述材料表明,当时的日本政府
A.决意复活儒学道德 | B.准备放弃文明开化 |
C.强力推行欧化政策 | D.鼓励移植西方技术 |
美国学者马文·佩里主编的《西方文明史》一书说:“在大革命期间,人们不再效忠于某个村庄、某个省份或国王本人,而是效忠于整个国家。整个法国成为祖国。雅各宾派统治时期,法国人民将原有的宗教虔诚转变为一种世俗的忠诚,即完全崇敬自己的国家。”这一材料表明,当时法国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精神力量是
A.理性主义 | B.民族主义 | C.自由主义 | D.保守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