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完成小题。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面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上果子松数棵(《于园》)亭亭净
B.习其声(《黔之驴》)香远
C.稍近益(《黔之驴》)不可玩焉
D.孰(同“谓”)汝多知乎?(《两小儿辨日》) 予

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陆草木

A.莲出淤泥而不染 B.菊爱,陶后鲜有闻
C.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 D.花富贵者也

翻译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译文:                                                                 
本文的体裁是“       ”,主要运用了       的写法,用菊花、牡丹花来衬托莲花,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我国的“国花”是牡丹花。学习了《爱莲说》后,某校七(1)班的同学一致建议定“莲花”为“国花”。请您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讲清理由而为他们“代言”。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①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③,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其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②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无预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④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不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③检校:考察。④才流:指才能品级。
选出“儿以咨母”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A.天下事为己任 B.策之不其道
C.手拂之 D.卷石底

对文章的内容判断不正确的是

A.许允考察之后,发现所任用的官员都称职,就放心了。
B.选文主要通过记言来表现人物形象,寥寥数语,人物形象毕现。
C.当初许允被捕,全家号哭,只有其妇自若,一点都不忧虑,这是运用对比,来表现许允妇的镇定和胸有成竹。
D.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贤媛》,把许允妇归为“贤媛”篇,这是对其高度的赞美。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勿忧,还寻:(2)后居墓所徙:
(3)若才流父及:(4)率胸怀与语: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
译:
(2)会反,以状对,卒免。
译:

文 天 祥 传(节选)
文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与入崖山()(2)弘范遂客礼见之()
(3)使书招张世杰()(4)弘范之()
说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1)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文段中表现了文天祥的什么精神?同时,也可见张弘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
虞庆(人名)将为屋,匠人曰:“材生而涂(泥)濡。夫材生则挠,涂濡则重;以挠任重,今虽成,久必坏。”虞庆曰:“材干则直,涂干则轻,今诚得干,日以轻直,虽久必不坏。”匠人诎,作之成。有间(不久),屋果坏。(《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挠任重,今虽成,久必坏。
②匠人诎,作之成。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9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知不如徐公美 ;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B.徐公何能君也 ;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
C.皆美于徐公 ;虽不能察,必情(《曹刿论战》)
D.我与城北徐公美 ; 明日,徐公来,视之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一致的是()(2分)

A.今齐地方千里 B.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D.先帝知臣谨慎(《出师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邹忌在生活中也有“三省”。请联系选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齐王用一个“善”字来作为对邹忌讽谏的回应,说说这个“善”字包含了哪些具体含义?(2分)

阅读《躁急自败》,完成后面问题。
庚寅冬,予自小巷入蛟州城,命小奚①以木简②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③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行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④,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⑦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小奚:小书童②木简:这⑦里指木板。③熟视:仔细看。④扑:同“仆”,跌倒。⑤牡下:上锁。⑥爽然:豁然开朗。⑦其,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即“大概”“或许”的意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命小奚以木简束书()(2)行之()
(3) 速行则()(4)予为戏()
下列各句中的“之”与“徐行之,尚开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B.久之,目似瞑 C.主人处处款之 D.至之市

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所讲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