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下图),分析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是由R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形成的 |
B.②与某种D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C.③是核膜,具有4层磷脂双分子层 |
D.核孔是某些蛋白质和RNA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
如图表示酶的有关实验: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 mL淀粉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 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 mL清水,振荡这两支试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在35℃水浴中保温 5 min,乙试管变蓝 |
B.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是为了排除物质用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C.35℃是小麦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
D.若用该装置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颜色变化 |
下图为人体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
A.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
B.食物中缺乏酪氨酸会使皮肤变白 |
C.M1和M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
D.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M2 |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 |
B.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植物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产生的ATP量可能相等 |
C.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溶胶中都能产生ATP |
D.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平均每摩尔葡萄糖生成的ATP量与安静时相等 |
甲、乙两种水稻品种栽种于江南地区,在栽植后27日,进入梅雨季节,于栽种期间测量水稻的总糖含量变化情形,得到下表之结果。根据下表,下列推论何者错误?
江南地区水稻每株的总糖含量(g/株)变化情形
栽植后日数 |
7 |
14 |
21 |
28 |
35 |
甲品种 |
1.3 |
2.5 |
4.5 |
5.5 |
4.1 |
乙品种 |
1.1 |
1.6 |
3.5 |
4.3 |
4.1 |
A.水稻在梅雨季节有降低光合作用现象
B.乙品种水稻的光合作用受梅雨季节的影响可能比甲品种小
C.梅雨季节期间水稻仍然合成糖类
D.梅雨季节期间水稻每株的总糖含量的下降是因为呼吸作用的增强
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MP可以作为合成ADP及mRNA的原料 |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C3还原或细胞分裂 |
C.丁过程中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
D.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