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谈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 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基于此,西欧国家( )
A.积极推行民主改革 | B.与苏联展开激烈竞争 |
C.走上联合自强之路 | D.努力抢占新的殖民地 |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有人把武昌起义的发生说成是张之洞“种豆得瓜。”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张之洞横征暴敛,埋下了人民仇清的种子 |
B.张之洞在鄂开展洋务,客观上为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 |
C.张之洞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引发了人民更强![]() |
D.张之洞思想守旧顽固,使革命在沉默中爆发 |
1860年《北京条约》签定后,咸丰皇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
A.把维护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
B.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
C.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D.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 |
据载在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甚至高达98%的贵金属,但却只装载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A.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 |
B.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
C.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
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
“然而大革命并没有改变法国经济的前工业化的性质,反而进一步加强了小农所有制,滋生了单干主义的价值观念,给法国工业化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对法国大革命持否定态度 |
B.法国大革命是阻碍法国工业化的根本因素 |
C.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导致了小农经济的滋长 |
D.法国大革命时期不具备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书中写道:英国“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作者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其实质是()
A.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化 | B.形成了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
C.产生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 D.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准备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