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如果把巴黎和会比作一场战争,那么打得最英勇的是法国,输得最惨的是美国,而英国占到的便宜最多。法国人坚持要求德国赔偿所有的战争费用,而且还要把德国四分五裂、切成碎片。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被英国和法国当作一个笑话。克里孟梭抱怨,上帝也不过只有“十诫”,威尔逊居然搞出来“十四点”。劳合·乔治说,威尔逊以为自己是个传教士,到欧洲来解放异教徒了。克里孟梭和劳合·乔治之间也有矛盾,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联手愚弄威尔逊总统。他们明白,只要威胁不加入威尔逊心爱的“国联”,美国就会让步。威尔逊一步一步地后退,但却仍然梦想着,只要国联成立,就能扳回一局。
材料二 恰如凯恩斯所预言,一战结束后不到3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的人民至今还没有忘记,巴尔干战争、伊拉克战争、希腊和土耳其的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这些全部都是从巴黎和约的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帆《凯恩斯在19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打得最英勇的是法国,输得最惨的是美国,而英国占到的便宜最多”?(9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的核心观点。(6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隋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少数民族政权),驻军青海,遇雨雪,士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奢……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摘自[唐]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材料二(隋炀帝)修运河、建东都是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和东盛西衰的趋势;西巡东征、巡游江南很大程度上是在实施发展统一国家的战略,在国土开发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等等。我认为: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都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贞观时代远不及大业年间的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帝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事唾骂的恶名。
——摘编自胡戟教授《隋炀帝新传》
(1)概括材料一、二关于隋炀帝评价的不同观点。
(2)以隋炀帝的评价为例,说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巴黎和会……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 从1931年日本人入侵中国东三省到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那些想要打乱国际秩序的人都曾使用过武力,而那些希望保持住国际秩序的人却从未动过刀枪。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就此被那些从不接受上次和约的国家发动起来了。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为何要“打乱国际秩序”?而那些“希望保持国际秩序的人”为何“从未动过刀枪”。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权。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夫民权者,谓政治上之权力完全在民,非操诸少数武人或官僚之手。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二造物主创造众人,并赋予每个人有占有自己合法财产、保持自己信仰、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政治活动、公正履行法律责任并有依法辩护自身利益之民权。我们深信每一个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个体,均有上述之神圣权利。为行使这些权利,我们与国王或利益集团达成行之有效的契约以保障这些权利的忠实履行。
——卢梭《民约论》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孙中山与卢梭关于民权认识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与卢梭民权思想产生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9年,美国仍然有900万名以上的失业工人──这一数字比世界各国的失业人数总和还要多。正当新政面临尴尬境遇被企业家抵制和民众质疑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机器的开动,带来了军工企业扩大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再加上参军参战才基本上解决了当时美国的失业人口。带着战争的胜利,罗斯福新政获得前所未有的美誉。
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理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国家刺激经济就得多发钞票,加大投资,而这又会导致财政赤字;要鼓励企业的生产,就得减税,减税又会减少政府收入,政府入不敷出就会产生赤字;政府赤字意味着收支不平衡,解决之道不外是发行国债,多印钞票,提高税收。……市场会失灵,国家干预也会失灵。
——摘自周化勇《正确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时代意义》
(1)概括材料中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利弊。
建立廉洁、守法、高效的政府是广大民众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夫人心不正,则虽厚官吏之禄,亦安能使之不贪乎?若曰禄厚则人重其位,不敢为非也。吾见夫为非者未必诛,守正者未必赏也。且禄厚则其位极不易得,必以贿得之,以贿则必取偿于既得之后,吾见其贪求乃愈甚耳。今之居官富厚者,孰不足以赡其身家及于数世,其孰肯遂止。况于侈靡之事所以炫惑诱引之者,又日出而不穷乎?厚禄岂有益哉!
——顾炎武《日知录》
评析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评析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