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每题3分,共12分)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所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右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后皆有闻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迫逼,令其转徙卒:通“猝”,突然
B.太府之帛为殚:竭尽
C.帝其直嘉:赞赏
D.从猎渭川,献诗以讽:讽刺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为政养人本也②欲人无惑也难矣
B.①陛下欲何方赈之②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C.①宋璟闻叹曰②王笑不言
D.①后皆有闻时②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魏知古忠直进谏的一组是
①不作无益害有益               ②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
③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          ④从猎渭川,献诗以讽
⑤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          ⑥兼之者其魏公乎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等官职。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适逢造观,劳民伤财,他为此两次进谏。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时,献诗婉言规劝,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
C.魏知古曾多次受到皇帝嘉奖。在担任侍中期间,他多次受到封地和财物的赏赐。又因主持东都吏部选事,赐衣一套。此后皇帝待他恩意更厚。
D.魏知古品格高尚,能推举贤能。他之前推荐的很多官员,后来都名噪一时。开元三年去世,宋璟听说后感叹他是正直和仁爱兼而有之的典范。

将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
(2) 弱则顺伏,强则骄逆,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黄贞文传
(清)杨凤苞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南都①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曰:“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卒不往。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曰:“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曰:“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传胪②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③,规范先正④,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注】 选自《续古文观止》 ①南都:南明福王政权的首都南京。②传胪:殿试后宣旨唱名。③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④先正:先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苟取一钱苟:或许 B.某公素善余善:交好
C.往往启其所未及启:陈述 D.益以品节自厉厉:磨砺

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说明黄贞文“忠诚磊落”的一组是()
①昼所为,夜必书之②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③成进士,不谒选而归④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⑤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⑥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淳耀到礼部参加考试,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官,被他严词拒绝。因为他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B.在民族危亡关头,黄淳耀挺身而出,率志士抵抗入侵,城破后自缢而死,表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气节。
C.黄淳耀的品节对他的弟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黄淳耀就义后,弟弟渊耀戴着哥哥掉下的头巾从容就义。
D.黄淳耀写作的诗文.置办的产业都已传在世上,文章最后对兄弟死时的细节描写更是富有传奇色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


(2)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


(3)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石公弼字国佐,越州新昌人。登进士第,调卫州司法参军。淇水监牧马逸,食人稻,为田主所伤。时牧法至密,郡守韩宗哲欲坐以重辟。公弼当此人无罪。宗哲曰:“人伤官马,奈何无罪?”公弼曰:“禽兽食人食,主者安得不御,御之岂能无伤?使上林虎豹出而食人。可无杀乎?今但当惩圉者,民不可罪。”宗哲怒,以属吏。既而使者来虑囚,如公弼议。再调涟水丞。供奉高公备纲舟行淮,以溺告。公弼曰:“数日无风,安有是?”使尉核其所载,钱失百万。呼舟人物色之,乃公备与寓客妻通,杀其夫,畏事觉,所至窃官钱赂其下,故诡为此说。即收捕穷治,皆服辜。知广德县,召为宗正寺主簿。入见,言:“朝廷比日所为,直词罕闻,颂声交至,未有为陛下廷争可否者。愿崇忠正以销谀佞,通谏争以除壅蔽。”徽宗善之。擢监察御史。
三舍法行,士子计等第,颇事告讦。公弼言:“设学校者,要以仁义渐摩,欲人有士君子之行。顾使之相告讦,非所以建学本意也。”迁侍御史。苏杭造作局工盛,公弼陈扰民之害,请革技巧之靡丽者,稍罢进奉,帝纳之。故事,初至宫,例得金缯之赐二百万,公弼辞不受。水官赵霆建开直河议,谓自此无水忧,已而决坏钜鹿,法当斩。霆善交结,但削一官,犹为太仆少卿。公弼论为失刑,霆坐贬。进兵部尚书兼侍读。上疏言:“崇宁以来,臣下专务生事,开边兴利,营缮徭役,蹶民根本,因之饥馑。汴西挽运花石,农桑废业,徒弊所有,以事无用。宜使之休息,以承天意。”张商英入相,欲引为执政,何执中、吴居厚交沮之。以枢密直学士知扬州。群不逞为侠于乡里,自号“亡命社”。公弼取其魁桀痛治,社遂破散。江贼巢穴菰芦中,白昼出剽,吏畏不敢问。公弼严赏罚督捕,尽除之。卒,年五十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淇水监牧马逸,食人稻逸:安逸
B.郡守韩宗哲欲坐以重辟坐:判罪
C.设学校者,要以仁义渐摩渐:熏染
D.擢监察御史擢:提升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石公弼明察正直的一组是()
①今但当惩圉者,民不可罪 。 ②数日无风,安有是? ③例得金缯之赐二百万,公弼辞不受。 ④公弼论为失刑,霆坐贬。 ⑤崇宁以来,臣下专务生事 ⑥公弼严赏罚督捕,尽除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公弼执法公允严明,有官养马匹吃农夫田里稻谷,被田主打伤,他根据十分严密的放牧法,不判养马者,而判田主有罪。他查清高公备盗窃官钱,贿赂手下人,以掩盖杀人罪行的事实,使之受到严惩。
B.石公弼敢于直谏。一次入见皇帝,他批评大臣们只知歌功颂德,不敢争论是非曲直,要求皇帝提倡谏诤,以使自己免受蒙蔽。石公弼还强调学子要有君子品行,不能不择手段地来谋取自己的优良等地。
C.石公弼关心百姓利益,他看到苏杭造作局严重扰民,就请求朝廷停止珍奇物品的进贡。他还批评了崇宁年间以来许多官员意为滋生事端,伤害百姓根本利益的种种行为,主张让百姓休养生息。
D.石公弼敢于打击地方邪恶势力,担任扬州知府时,严惩“亡命社”首领,使“亡命社”自行瓦解。江贼深藏芦苇深处,白昼出行抢劫。石公弼严明赏罚,督促抓捕,将江贼全部剿除。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食人食,主者安得不御,御之岂能无伤?使上林虎豹出而食人。可无杀乎?
译文:
(2) 苏杭造作局工盛,公弼陈扰民之害,请革技巧之靡丽者,稍罢进奉,帝纳之。
译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护)
C.信臣精率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统治)

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过秦论②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
B.①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C.①商君佐之,内立法度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D.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本段文字从几个方面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对比,选出对比的几个方面
①天下②地位③地势④兵器⑤权力⑥军队⑦谋略

A.①②④⑥ B.②④⑥⑦ C.③④⑤⑦ D.②⑤⑥⑦

把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
译文:
③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憎恶,恼恨  B.使平得宰天下假使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感谢 D.勃功不如臣平比得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先妣抚之甚厚
B.陛下不知其驽下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   肇锡余以嘉名
D.里中社,平为宰 君家妇难为

下列句子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渺渺兮予怀 D.凌万顷之茫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理应知道宰相的职责。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

翻译。(6分)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2)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粟邑令。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后以御史举为郑令。
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红阳长仲兄弟交通轻侠,臧匿亡命。 而北地大豪浩商等报怨,杀义渠长妻子六人,往来长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党与,诏书召捕,久之乃得。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一切便宜从事。 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注]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扞持刀兵者,悉籍记之,得数百人。赏一朝会长安吏,车数百两,分行收捕,皆劾以为通行饮食群盗。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数日壹发视,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瘗寺门桓东。楬著其姓名,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自发取其尸。亲属号哭,道路皆歔欷。长安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
江湖中多盗贼,以赏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南山群盗起,以赏为右辅都尉,迁执金吾,督大奸猾。三辅吏民甚畏之。
数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诸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赏四子皆至郡守,长子立为京兆尹,皆尚威严,有治办名。
(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令辟:砖块。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中奸猾浸多浸:逐渐。
B.悉籍记多籍:凭借。
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内:里面。
D.赏所置其魁宿置:放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郡更察廉为楼烦长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久之乃得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得赤丸者斩武吏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疾病且死不出,火且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赏是钜鹿杨氏人,经过考核合格而担任了楼烦长,后来又担任过几个县的县令,曾经因为对罪犯残忍暴虐而被免官。
B.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虎穴”处死。
C.南山一带盗贼蜂起,尹赏又被起用为右辅都尉,后来调任执金吾,督察非常奸诈狡猾的人,三辅官吏民众特别害怕他。
D.尹赏在病危时用自己一生做官的经历告诫儿子们,儿子们听从父亲的话,他们为官崇尚威严,赢了善于治理的名声。

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
译文:

(2)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