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战役名 |
中方统计 |
日方统计 |
平型关战役 |
歼灭日军1000余人 |
亡167人,伤94人 |
武汉会战 |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
徐州会战 |
毙伤日军5万余人 |
伤亡3.2万余人 |
百团大战 |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B.中央设立三公等官职 |
C.地方实行郡县制 |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北宋“一切收了”的主要措施有()
①抽调各地精壮之士充实中央禁军
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③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④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1削弱地方、加强中央2分散地方管理权力、防止割据
3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4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124 | B.234 | C.1234 | D.134 |
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正确的认识是:()
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②春秋时期,周王的权威地位日益衰微
③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冲击,难以维系④春秋时期,社会统治秩序发生动荡变化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