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弥尔顿在《为英国人民申辩》一书中写道:“如果暴君势力压倒人民的地方可以说是上帝把人民送去奴役,那么在人民势力压倒暴君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说上帝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呢? 如果昏君的暴政是从上帝那里来的,那么我们的自由为什么就不能说也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 弥尔顿的上述言论
| A.阐释以自由为武器反抗暴政的合法性 |
| B.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必然性 |
| C.肯定“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
| D.宣传基督教神权存在的必要性 |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宗法制()
| A.有利于解决权力、财产分配 | B.重视尊卑贵贱 |
| C.有利于凝聚宗族 | D.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都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
|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
西塞罗说:“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原则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有的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他指的是()
| A.习惯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部落和村社的划分不取决于血缘关系,而是由地域决定,因此不论在宗教或政治领域,基于出身的特权被毁灭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代替了氏族社会。”与这一改革成就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 A.梭伦 | B.克里斯提尼 | C.伯利克里 | D.苏格拉底 |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
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
|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
|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
|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