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
A.5、2、8 | B.4、2、2 | C.5、2、2 | D.4、4、8 |
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前末梢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如下图所示,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
B.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
C.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D.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发生分离
C.减数分裂后产生了BB、Bb、bb三种类型的雄配子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在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b点 |
B.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 |
C.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 |
D.Ⅲ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阶段不同 |
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
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
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D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
B.脂肪分子中氢含量比糖类多,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
C.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仁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
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少量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可能的原因是这些水解酶在pH较高的细胞质基质中活性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