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告诉我们: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材料三: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客观经济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剧增。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五: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同时,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精心编织起社会安全网,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在全国农村展开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的严重后果?出现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什么制度?材料中符合农民自身利益的内容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写出政府关注民生的举措,至少三点。
(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6-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帜,欧美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对立的斗争。
【感受革命】

请回答:
(1)上面三幅图片中的情景分别出现在什么革命中?
【体会革命】
材料一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等。
材料二宣言指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王压迫北美人民的种种罪行……等。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上述三则材料分别选自那些文件?材料二和材料三所要表达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3)归纳这些文件的共同性质,并再列举出一例此类性质的文件。
【认识革命】
材料四美国独立战争的枪声刚停息他便解甲归田;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他坚决放弃连任;作为权力的拥有者不去扩张权力反而主动缩减权力,这样的政治家在人类历史上是廖若星辰,他即使不是唯一的人,但却是第一人。
材料五他于1804年12月2日为自己戴上了皇冠。就此,法国革命确实是结束了。但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和在欧洲第一次指定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却得以发扬光大。
(4)材料四和材料五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贡献?(各一项即可)
(5)小龙同学要用具体数据制作一张主题为“欧美主要国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表格,请你为他提供一个获取可靠信息的渠道。

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在欧洲某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于以前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气候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1)材料一中这场“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的革命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欧洲某国指哪个国家?
(2)材料二中在动力的发明和利用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发明是什么?这个机器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恩格斯
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图

(1)材料一文中所提到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其主要思潮是什么?
(2)试举材料一中在诗歌、绘画、文学方面的“巨人”各一人?
(3)材料二中A B C三条线路中线路(字母)发现了新大陆?率领这支船队的航海家是谁?
(4)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对欧洲社会起到什么共同作用?

小米认为: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暴力冲撞。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就是通过侵略战争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因此我们主张反对和平,崇尚战争。
你觉得小米的观点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片段二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和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松,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请回答:
(1)上述五个片段分别描述了长征途中几个重要历史事件,请你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它们列举出来。
(2)想想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你能从材料中找出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4)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请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