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资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但50年代我国建设工作遭到严重挫折 ……,“大跃进”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回答,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的图片再现了三大改造的情景,请你说说这一事件完成的重要意义。
(3)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会出现“大跃进”运动?
(4)材料四中1978年后的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中共作出的什么重大决策? 1992年后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向外国朋友介绍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请你帮助他完成对中国四大发明的介绍,好吗?
造纸术──西汉早期已有用麻做的纸, 东汉时期,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利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这种纸逐渐普遍使用。造纸术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指南针──
火药──
印刷术──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著名君主。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三: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什么问题?他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
(2)材料二中的被唐太宗称为“人镜”的是谁?
(3)材料三反映出唐太宗推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举出唐太宗时期,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具体史实(举一例即可)。
(4)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力逐渐强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叫做什么?唐玄宗时期也曾出现过政治比较清明的统治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作什么?

综合问答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今天,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光辉而艰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科技飞速发展、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外交事业进入崭新时期……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事件是什么?
(3)请举出材料中我国在“科技、法制建设”方面的成就各一个。
(4)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有哪些感悟?

读史解析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二: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看法》
材料三:有学者说,一个国家的外交地位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象征。“屈辱”与“尊荣”,这可以说是晚清时期中国的外交地位和新中国外交地位最大的不同。
(1)中美何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分)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三件大事。(6分)
(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构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得到了怎样的成功运用?(2分)
(3)造成晚清“屈辱”外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说明了什么?(3分)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制度?(2分)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哪一朝代首创的哪一制度?(2分)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1分)材料三废除的制度始于那个朝代?(1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此基础上继承前朝制度,在中央设置什么机构,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1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