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解析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二: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看法》
材料三:有学者说,一个国家的外交地位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象征。“屈辱”与“尊荣”,这可以说是晚清时期中国的外交地位和新中国外交地位最大的不同。
(1)中美何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分)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三件大事。(6分)
(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构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得到了怎样的成功运用?(2分)
(3)造成晚清“屈辱”外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说明了什么?(3分)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谁?
(2)这场“自强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3)这场“自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步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同仇敌忾,进行了顽强抗争,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篇章。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年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
(1)列举出中国近代史上,与列强签订的三个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并说出这些条约各自的影响。
(2)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请你列举出中国近代人民武装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例三例。武装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三例。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人达尔文。达著《物种由来》一书……盖自有哥白尼而后天学明,亦自有达尔文而后生理确也。斯宾塞尔者,与达同时,亦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其说尤为精辟宏富。”
材料三:“驱除鞑奴,恢复中华”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材料四:“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山东各界代表到北京请愿,代表团在济南起程之际,山东父老环跪车站,泣不成声,嘱代表等“请求不遂,不得生还”。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代表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6月28日是和约签字之日,旅法华工和留学生3万余人,奔走呼号,强烈要求北京政府代表拒绝签字。他们围住了代表的寓所,不准代表出门。扬言“如果出门,当扑杀之”。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的特点。并列举“第一期、第三期”的“中国人”的代表人物各一人。
(2)材料二中的文字出自哪本书?该书的译者是谁?
(3)材料三对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个部分?“三民主义”是由谁提出来的?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运动?该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二这场战争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列强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到1901年腐败的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又战败了,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是在哪场战争中签订的?
(2)材料一“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说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增辟通商口岸”是指那些地方?
(3)材料二所示内容反映的是哪场列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4)材料二所反映的这场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了一股“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热潮,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以除旧布新。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重大历史运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活动,在清朝各省督抚中只有谁支持?这次历史活动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4)材料三提到的民国是在何时何地建立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