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13年我(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材料二:我国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三: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材料四: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持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的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中国和平友好形象。
材料五: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的起点在哪? “海上丝绸之路”何时初步形成?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1分)?
(2)唐朝与日本交往中影响最大的使者是谁?
(3)随着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依据材料四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5)材料五表明清朝前期实行的什么对外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则其富有矣。”
——《贞观政要 论务农》
材料二:(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序》
材料三:市舶之职,盛于宋实始于唐。
——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是什么?它为当时哪一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中“忽必烈劝课农桑”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南宋时哪一城市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概括促进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同时也在与各国的交往中不断得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唐朝时有两位女性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你能说出她们分别是谁吗?
(2)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请你列举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
(3)列举明朝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例,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探究”课题报告中写下结论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历史,就是一部友好交往的历史”。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相关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古代历史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哪些机构行使宰相的权力?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
(3)材料三记载的官制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
(1)上述材料与中国的哪一次运动有关?这次运动导火线是什么?
(2)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最能反映这一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3)这次运动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3日在北京开幕。民革中央和部分政协委员建议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提案“未提先热”,受到各方瞩目。据此回答: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
(3)你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