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哪一制度?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
 “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直接目的及影响。4分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1月,法、意签订罗马协定。意大利应允法、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特别是在奥地利问题上采取妥协行动。也就是说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则同意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法国外长赖伐尔承认,“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
  ——摘编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如您所知,我已公开宣布,我们保证各项允诺将这样付诸实现。
  ——节选自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对意大利做出让步的主要原因。其意图和直接后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认为希特勒“不用等待就会得到”的“东西”是什么?英法两国的相同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分析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独立宣言》最重要的功能不在于提出了新的政治思想或政府理论,而是标志着美洲和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开端。学者王希在《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 实践》一文中说,这部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宣言,充满了革命精神。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原则。他宣布的人人生而平等、人人享有不可转让的权利、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等原则,成为美国人的理想和信条,对美国政治生活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学者李道揆也在《美国政府与政治》中认为,《独立宣言》推动了人 类历史的前进,推动了欧洲的反封建革命,直接影响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也给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以巨大推动力。
  ——搞编自《美国历史文献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种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开端”的含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两位学者观点的看法。
材料一 1963年,新加坡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与马来西亚合并,建立马来西亚联邦政府。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政府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
  材料二新加坡改革人事记
  一、经济: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山等工业园;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二、政府机构:成立廉政公署。
  三、社会: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政府组屋,廉价提供给民众。
  四、教育: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五、法律、习俗: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六、外交:1957年8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加坡改革的成功经验。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结合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相关历史知识,论证以上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全面)
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转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
  ——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
  ——(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谓欧洲知识分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
  (2)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二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涵义。
  (3)列举15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的被广泛采纳的政治思想,指出欧洲知识分子的“迷茫”“孤独”“抑郁”在文学上的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知识分子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