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63年,新加坡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与马来西亚合并,建立马来西亚联邦政府。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政府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
材料二 新加坡改革人事记
一、经济: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山等工业园;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二、政府机构:成立廉政公署。
三、社会: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政府组屋,廉价提供给民众。
四、教育: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五、法律、习俗: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六、外交:1957年8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加坡改革的成功经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杂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据图分析当时的艺术家们把牛顿描绘成神一样形象的目的。
(4)材料四中陈独秀强调“赛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指出科学进步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从产生到发展的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了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战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虽然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的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
第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二十多万人。
——《大循环》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
1、说明为什么18世纪英国会成为领先世界的大国?
2、为什么19世纪末,英国会沦为二流国家?
3、美国在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4、从美国的崛起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833年,英国开采的每一块煤,在运往市场途中总有一部分路程要依靠火车。到1836年,已有总长超过724千米的铁路将英国各主要工业地区连成一体。火车和铁路已经真正成为正处于工业革命中的英国的一条“经济动脉”。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1)据材料一概括铁路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
您的儿子:乔治 1918年12月23日
(2)材料二中涉及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至少写出3项)
材料三 以下是乔治到达上海之后看到的部分现象
领域 |
现象 |
服饰 |
长袍马褂、中山装、旗袍、西装 |
餐饮 |
中餐馆、西菜馆、西式茶室 |
住宅 |
庭院式平房、里弄住宅、花园洋房 |
(3)分析上述现象呈现出的特征及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主要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此先后进行了哪些重要活动?这些活动有何突出特征?其结局说明了什么?
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一一《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简要评价。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