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人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
         在液体中。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   ρ((选填“=”、“ >”或“<”),h与ρ、ρ,及H的关系式是h=        
(3)小明根据图15(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    (选填“上”或“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子图(c)所示的情景,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如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题图2中电压表的示数是 V;图3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

(2)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做了探究实验,如图4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60
20
6
45
煤油
20
6
48

①在表格中填上食用油的质量 g.
②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 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③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④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1)测平均速度时需要用 测量路程;和用 测量时间;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v=
(2)如图所示,斜面长1.6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s.现已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请你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保留两位小数)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v1=1.6
t1=5
v1=0.32
s2=0.8
t2=2.8
v2=

(3)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表是用手表测量小宇同学在学校跑道上跑100m的记录数据.

路程
计时开始
计时结束
100m路程所用的时间(s)
平均速度(m/s)
100m
10h10min20s
10h10min34s


请你将上表填写完整.

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又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速有关,于是,他设计实验方案,控制 相同,改变液面附近空气流速,观察液体蒸发快慢,得出结论.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
(4)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原因可能是 (B、C)组的水量较大.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5)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如图丁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热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