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aCl      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二氧化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           管通入           气体,再从         管中通入           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 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盐酸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5.1
24.9
25.0
31.6
6.6
2
25.1
25.1
25.1
31.8
6.7
3
25.1
25.1
25.1
31.9
6.8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和液的比热容 C=4.18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4)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溶液的步骤,试分析此操作步骤对实验测定中和热的影响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 KSCN 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 H 2 S O 4 、3% H 2 O 2 、6 mol/LHN O 3 、0.01 mol/LKMn O 4 NaOH 稀溶液、0.1 mol/LKI 、20% KSCN 、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某探究小组用 HN O 3 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 HN O 3 浓度为1.00 mol · L - 1 、2.00 mol · L - 1 ,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 、308 K ,每次实验 HN O 3 的用量为25.0 ml 、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 O 3 浓度/ mol · L - 1 实验目的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 HN O 3 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①中 C O 2 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


依据反应方程式 CaC O 3 + HN O 3 = Ca(N O 3 ) 2 + C O 2 ↑+ H 2 O ,计算实验①在70-90 s 范围内 HN O 3 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 C O 2 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金矿开采、冶炼和电镀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其中含氰化合物以 HCN , CN- 和金属离子的配离子 M(CN ) n m - 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测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水样预处理:水样中加入磷酸和 EDTA ,在 pH <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蒸出所有的 HCN ,并用 NaOH 溶液吸收。
②滴定:将吸收液调节至 pH >11,以试银灵作指示剂,用 AgN O 3 标准溶液滴定
Ag++2CN-=[Ag(CN)2]-

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
(2)水样预处理的装置如右图,细导管插入吸收液中是为了

(3)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其目的是
(4)如果用盐酸代替磷酸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将(填"偏高"、"无影响"或"偏低")。
(5)准确移取某工厂污水100 mL ,经处理后用浓度为0.01000 mol·L - 1 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了21.00 mL 。此水样中含氰化合物的含量为 mol·L - 1 (以 CN- 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为测定一种气态烃A的分子式,取一定量的A置于密闭容器中燃烧,定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水蒸气。学生甲、乙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均认为根据自己的方案能求出A的实验式。他们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图中的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除),试完成下列问题:


(1)两种方案能否都可求出A的实验式(即C、H原子个数比)?
(2)若能求,通过计算求出A的实验式。
(3)若要确定A的分子式,是否还需要测定其他数据?如果需要,该测定哪些数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