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海洋植物如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图如下:(已知:Cl2+2I-==2Cl-+I2
 
(1)指出提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           ,③           ,④          
(2)操作③、④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
A、旋开活塞,用烧杯盛接溶液
B、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
C、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口的小孔
D、静置,分层
E、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F、把50mL碘水和15mL苯加入分液漏斗中,盖好玻璃塞
G、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H、倒转分液漏斗,振荡
(i)正确的操作顺序是:G→                       E → D →                      →B。
(ii)能选用苯做萃取剂的原因是:                                 
(iii)上述(C)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3)从流程图中,将操作④后的           层液体(填 “上”或“下”)用右图仪器进行操作⑤,写出仪器的名称:X               Y                。请指出右图装置中存在的一处错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合肥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的实验现象是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从C中有少量的气泡冒出,此气泡的成分是
(2)用“可抽动的铁丝”代替“直接投入铁片”的优点是,反应结束后,不需要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
(3)反应一段时间后,他们对A中溶液的金属阳离子进行了探究。
①提出假设:
假设1:溶液中只存在Fe2+
假设2.
假设3:溶液中存在Fe2+和Fe3+
②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1,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限选试剂:KMnO4溶液、NaOH溶液、淀粉一KI溶液、KSCN溶液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室里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碱式硫酸铁的聚合物)和绿矾(FeSO4·7H2O),其过程如下:

(1)过程①中,FeS和O2、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过程②中产生的尾气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吸收。
a.浓H2SO4 b.蒸馏水 c.NaOH溶液 d.浓硝酸
(3)过程③中,需要加入的物质名称是
(4)过程④的实验操作是
(5)过程⑥中,将溶液Z加热到70~80℃,目的是
(6)实验室为测定所得到的聚铁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下列实验。①用分析天平称取样品2.700 g;②将样品溶于足量盐酸后,加人足量的氯化钡溶液;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3.495 g。若该聚铁主要成分为[Fe(OH)SO4]n,则该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实验室用Na2SO3固体与70%的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时,可用FeC13溶液吸收多余的SO2气体。
(1)写出SO2与FeC1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C13溶液吸收SO2气体一段时间后,吸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H+、Fe2+、C1、SO42-。某同学认为还可能存在其他离子,并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还存在HSO3-、SO32-
假设2:还存在Fe3+
假设3:HSO3-、SO32-、Fe3+都不存在
②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滴加稀硫酸酸化,然后再滴入几滴溶液。
现象:
结论:假设1不成立。
步骤2:

现象:
结论:假设2成立。


(3)测定空气中SO2含量的方法是:把500L含SO2气体的空气通入20mL含0.00015molKMnO4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用0.02000mol/L的KI溶液滴定过量的KMnO4,消耗KI 溶液25.00mL,则空气中的SO2含量为mg/L。
(5SO2+2MnO4-+2H2O=2Mn2++5SO42-+4H+,10I+2MnO4-+16H+=2Mn2++5I2+8H2O)

绿矾(FeSO4·7H2O)可用于色谱分析剂、净水、照相制版等方面。下面是以铁屑(含少量锡等杂质)生产绿矾的一种方法:

己知:在H2S饱和溶液中,SnS沉淀完全时的pH为1.6;FeS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3.0,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为5.5。
(1)操作Ⅱ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
(2)操作Ⅱ中用硫酸酸化至pH=2的目的是
(3)操作Ⅲ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4)通入硫化氢至饱和的目的是:①除去操作Ⅰ所得溶液中含有的Sn2+等杂质离子;

(5)操作IV的顺序依次为:、冷却结晶、
(6)操作IV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②

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再滴加双氧水,立即出现血红色,后红色又褪去呈黄色并伴有气泡产生,针对该实验现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
一、现象分析
假设A:气泡是H2O2分解产生的O2
假设B:气泡是KSCN被氧化为N2、SO2、CO2
假设C:红色褪去的原因是KSCN被氧化成了其它物质
二、实验探究
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1mL 0.1mol/L的FeCl2溶液中加2滴KSCN溶液
溶液不变红
Fe2+遇SCN-不变红
②向①的溶液中加3%的H2O21滴并振荡
立即出现血红色
振荡后不褪色
加入H2O2后溶液中
出现了(离子符号)
③向②的溶液中继续加H2O2溶液
溶液中出现大量气泡
血红色褪去

④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③中的气体
木条复燃
则假设成立


探究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2ml KSCN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②向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3%的H2O2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并有少量气泡
白色沉淀为BaSO4
③将6%的H2O2溶液加入KSCN固体中,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

KSCN被H2O2氧化生成了SO2和CO2气体

三、问题与讨论
(1)探究1中,H2O2分解速度很快的原因
(2)探究1中,说明还原性Fe2+SCN-
(3)探究2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能证明生成了CO2的现象是
(4)若SCN -被H2O2氧化得到N2、SO2、CO2和SO42-,且SO2与SO42-的物质的量比为1:1,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