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
英国《 权利法案 》、美国《 1787 年宪法 》和法国1875 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
①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体制
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选举权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①②④ |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
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 )
A.一: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 |
B.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 |
C.三: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
D.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 |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出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新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剥夺其实权……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权力的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
①西周分封制
②西汉“中朝”的建立
③明朝的内阁制
④清初建立军机处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