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出的信息最恰当的是( )
①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③男女分工明确 ④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通过如下法案:“剥夺微不足道地区选举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这一法案对下列哪一社会力量最为有利
A.工业无产阶级 | B.工业资产阶级 | C.金融资产阶级 | D.垄断资产 |
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政府统治起源于遥远的古代,人们共同决定工作,建立国民社会,指定统治者来保护和提高他们的共同利益,个人将自己的政治权利交给他们的统治者,但保留个人生存、自由和财产的权利。任何侵犯这些权利的统治者都要被废黜。”洛克的上述言论
A.包含有社会契约论的理念 | B.表达了废黜王权的要求 |
C.体现了彻底的人民主权说 | D.阐释了天赋人权的观点 |
1570—1780年期间,西方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年份国家 |
1570年 |
1670年 |
1780年 |
甲 |
232000 |
568000 |
450000 |
乙 |
51000 |
260000 |
1000000 |
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学权威西塞罗说:“人们始终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西塞罗这段话揭示了
A.维护公民权利平等的重要性 | B.法律应当保护全体罗马人的权利 |
C.罗马公民法的特征 | D.罗马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必然性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对此国际上有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则说:不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而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与“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相关的是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B.苏联的综合国力超过美国 |
C.西欧摆脱了美国控制 | D.美国为经济危机所困,国力下降 |